無憂書城
返回 無憂書城目錄
無憂書城 > 言情小說 > 錦衣行 > 第三十八章 密信

第三十八章 密信

所屬書籍: 錦衣行

錦衣衛指揮使沈光禮正在一間小客廳內等著李克己的到來。正值中年的沈光禮,面白微須,生得便如一個文秀書生,神情間帶著一種奇異的淡漠,彷彿沒有什麼事什麼人能讓他感興趣。

李克己走近他時,孟劍卿注意到他眼中一掠而過的驚異,之後很快便恢復了一慣的淡定。而李克己則顯然也震異於沈光禮那種深不可測的淡定,心神搖晃了一瞬才安定下來。

李克己是否已在照面之間便已知道他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?

孟劍卿暗自打量著他們。沈光禮又將如何來對付李克己這種他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人呢?

沈光禮客客氣氣地請李克己坐下,慢慢說道:「沈某聽說川中十四名舉人在赴京趕考途中,路經洞庭湖,被水寇鐵羅漢劫為人質,鐵羅漢揚言岳陽知府不放出他的兩名手下,便要殺了這十四名舉人來報復。李先生便是其中這一,可有此事?」

李克己的眉梢不覺揚起,似乎想發問,但轉而只答了一聲「是」。

沈光禮繼續說道:「岳陽知府何行之因為朝廷體制有關,不肯向水寇妥協,並提前行刑殺掉了那兩名犯人;鐵羅漢卻放回了十四名舉人,宣稱是他死去多年的老父託夢給他,不許他殺讀書人。是這樣吧?」

李克己躊躕了一下才道:「沈大人應該早已查問清楚。」

沈光禮看他一眼道:「沈某自然早已查過,只不過因為大考在即,國家選人,四海矚目,何等重要,是以不曾直接審問那十四名川中舉人,這未免是一個重大缺陷。其實沈某早在進士試揭曉之後便已接到兩封密報,因怕妨礙了殿試,壓到現在。其中有些事沈某頗為不解,李先生不妨過目,看看能否為沈某解開這疑團。」

那兩份密報已經由錦衣衛重新謄錄過了,以免李克己認出筆跡。一個舉報人指控李克己身懷絕頂武功,能夠在重重封鎖中盜出試題,才得以高中,證據是在洞庭湖上他能輕而易舉地制服鐵羅漢;另一個舉報人則指控身為張士誠死黨餘孽的李克己,與陳友諒舊部鐵羅漢暗地裡勾結,證據同樣是洞庭湖一事,說他們兩人一見面交談,鐵羅漢便認出了他的來歷,躲到一邊去說話,放走人質時還替他威脅人質不許泄露此事。

李克己放下密報,心中不知是何滋味。這一定是當時在場的那些四川舉子們寫的信。他救了他們,卻因此而被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。不論他否認哪一則密報,都會坐實另一則。

沈光禮能做到錦衣衛指揮使,料來也當真有過人之處;不須動刑,甚至不須訊問,只在他面前攤開這兩封信,便將他逼入了死角。

沈光禮注視著他。李克己的反應有些出乎他的意料。他原以為李克己首先會極力為自己辯白。

侍立在一旁的孟劍卿以眼色詢問沈光禮,沈光禮輕輕地搖搖頭。

終於,李克己道:「我可以將洞庭湖一事原原本本地告知大人,但還請不要公之於眾。」

他相信只有事實才能說明自己的清白。

洞庭湖一案,說起來其實很簡單。鐵羅漢惱怒於岳陽府處死他的手下,本打算將十四名舉人盡數殺死,卻因為不知李克己的底細,反而被他制服,以此要挾鐵羅漢放人。

孟劍卿心中正在暗自忖度,鐵羅漢那種人,怎麼可能如此輕易地妥協?李克己不待他質疑,已接著說道,鐵羅漢肯放人,更多的是因為認出了他的師承來歷。

沈光禮微微一震。

能夠讓鐵羅漢低頭服軟的人,這世上並不多。

只怕李克己背後那個人,才是最棘手的關鍵所在。

李克己說道他並不知道那傳他武功的人,究竟是什麼來歷——而且他也答應不能向任何人透露那人現在的身份。

沈光禮也沒有追問。

那天晚上,他被留在了錦衣衛衙門之中。沈光禮對他很客氣,將他安置在自己的書房中,說道:「這是朝廷的制度,還請先生見怪。等事情弄清楚了,自會送先生出去。」

至於李克己的家僕,也被分別關了起來。

一一審訊過後,沈光禮沉思了許久,道:「你怎麼看?」

他問的是一直跟在身邊的孟劍卿。孟劍卿遞上一疊信箋,道:「這是洞庭湖一案送到錦衣衛後我們所作的調查。」

厚厚的一疊信箋,密密麻麻寫滿了字。沈光禮微笑道:「看來秦有名和你都很下了一番功夫啊。」但只看得一兩頁,他已笑不出來。

首先是李瑞林的死。當時親眼目睹李瑞林自殺的那名偏將說,他隨著奉命徵召蘇州文士的翰林學士詹同來到李家,詹同頗為敬重李瑞林的為人與才學,勸他歸順,李瑞林只是苦笑,說道:「吳王以國士待我,我怎能不以國士相報。」一邊說一邊將□□混在茶里喝了下去,轉眼間毒性便已發作,李瑞林極其痛苦,叫一旁陪侍的側室葉氏拿刀來為他了結,葉氏一介弱質女流,竟真的舉刀刺死了李瑞林,之後為他裝殮,處置得井井有條。

然後是高啟棄官回蘇州之後,設帳授徒,居然收了李克己為徒,以一代詩人之魁充任這一小小孩童的啟蒙之師。

再然後是當年的長江水道霸主關青龍的述說。洪武十年高啟因蘇州知府衙門一案被腰斬,門下學生四散,葉氏帶了李克己,租船裝了李瑞林的靈柩回青城,沿途有不少水賊窺伺葉氏的姿色,但關青龍在這之前已經被一個蒙面人警告過,如果葉氏一家在長江水道上出事,不管是誰下的手,都要先拿他的一家性命來開刀。那蒙面人來去無蹤,在關青龍的總堂內如入無人之境,強迫關青龍發給葉氏母子一面令牌,好讓葉氏母子平安回到青城,關青龍事後也沒敢張揚。

當時青城的縣令是何行之,他也因為接到警告,所以才不敢幹涉李家大辦喪事。何行之後來任岳陽知府時,正因為知道李克己的保護人神通廣大,在接到鐵羅漢交換人質的通令時,才敢不理會十幾名舉人的生死,篤定了李克己背後的人一定會出來解救這場危機。而事實也正如他所料。

李克己到應天后,石頭寺的住持石大師不知為何對他特別感興趣,派人盯梢,被他發現方才罷手。

看到這兒,沈光禮抬起頭道:「這老和尚現在在什麼地方?」

孟劍卿道:「一個月前便已離開了應天,不知去向。據報是因為他在皇爺微服出訪時寫了首語含諷刺的偈子,特意讓皇爺看見,惹得皇爺很不高興,他也知機,早早躲開了。這是那首偈子的摹本。」一邊說著,他一邊將一張紙遞了上去。

紙上畫了一個布袋和尚,並有詩一首:

大千世界浩茫茫,收拾都將一袋裝。

畢竟有收還有藏,放寬些子又何妨。

沈光禮皺皺眉:「這老和尚,又來這一套,仗著與皇爺的舊交情,裝痴裝顛,倚老賣老。」

孟劍卿沒有說話。

他隱約覺到,從他大難不死回來之後,沈光禮對他的態度有一些微妙的變化。如果放在以前,沈光禮是絕不會在他面前這樣坦白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感觸的。

沈光禮繼續看下去。

朝中眾臣,對洞庭湖一案看法不一,但都認為其中必有蹊蹺。不過最終是禮部尚書、今科主考文方的意見佔了上風,為了不影響國家的選才大典,決定暫不審問那十幾名四川舉子;而十幾人中,只有李克己一人登第,於是有人心中不服,寫了兩封密信告發李克己。收到密信後,朝中又是一番爭論,文方認為,正因為李克己的父親殉張士誠而死,對李克己才更要慎重行事,讓他考完殿試。當時文方說了一句話:「如果連李瑞林的兒子、高啟的學生都來應考了,天下還有什麼讀書人不能為我朝所用。」這句話深得聖心,李克己由此順利通過了殿試,並被選入了翰林院。

然而畢竟密信所告發的內容事關重大,不能不加理會。所以沈光禮又奉旨來查清此事。

看完之後,沈光禮沉吟著道:「盜取試題一事,可以不論。就算他有本事盜走進士試的題目,又豈有本事盜取皇爺在殿試時臨時選定的題目。現在只剩下一件事,他是否真有能力輕易制服鐵羅漢,還是其中別有原因。不過注意不要傷著他。皇爺在殿試時見過他,看來對他頗有好感,即便叫錦衣衛查辦,意思也不甚惡。他所知有限,關鍵還在他背後那人身上。你有無派人到青城查?」

孟劍卿道:「我早已派人去了,估計這兩天便有迴音。石大師那兒,也已派人去追趕了。」

沈光禮微微點一點頭,道:「好,這兩天我們就先派幾個人去試一試,看看李克己的身手到底如何,究竟是何門何派的子弟,與陳友諒或張士誠的舊部是否有關係。」

停一停,他又道:「川中原是夏王明玉珍的地方。」

孟劍卿會意,躬身答道:「卑職也不會放過這條線索。」

無憂書城 > 言情小說 > 錦衣行 > 第三十八章 密信
回目錄:《錦衣行》

發表評論

看過此書的人還喜歡

1諸事皆宜百無禁忌作者:木沐梓 2曾風流作者:隨宇而安 3流水迢迢作者:簫樓 4終此一生,我只愛你作者:滿城煙火 5第二次初戀作者:艾小圖 查看圖書全部分類